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意指“中國式現代化在西藏”,既有過程內涵,也有目標意蘊,表征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西藏形態,以及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目標,服務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秉h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將維護國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強調必須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體制機制,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維護涉藏領域國家安全,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行穩致遠的應有之義。為提升護航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的針對性、有效性、前瞻性,需要全面分析涉藏領域國家安全面臨的挑戰,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聚焦保障各族人民安全、維護涉藏領域政治安全、堅決維護國土安全、切實捍衛生態安全。新征程上,為全面提升護航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的能力水平,要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與安全,夯實物質基礎與精神基礎,健全維護涉藏領域國家安全工作的聯動體系。
一、理論指導:總體國家安全觀
進入新時代,我國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面臨著來自國際國內的雙重壓力,“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边@為國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總體國家安全觀應運而生。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傮w國家安全觀是黨歷史上第一個被確立為國家安全工作指導思想的重大戰略思想,具有十分鮮明的理論特質。
(一)涵蓋領域全面,強調大安全理念
相比于以往的歷史時期,當前我國正處于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最為寬廣、內外因素最為復雜的階段??傮w國家安全觀從變化著的客觀實際出發,在注重保障傳統意義上的國土、軍事等領域安全的同時,也將日益凸顯的非傳統安全擺在重要的位置,要求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同時還著重強調該安全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將隨著維護國家安全實踐的深入而不斷擴展,客觀反映了國家安全涵蓋領域的多樣性、開放性,彰顯了全面、宏大的理論視野。
(二)加強互動聯系,凸顯關聯整體性
新時代國家安全領域面臨風險挑戰是一個“綜合體”,它們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僅靠局部治理,難以奏效。黨的二十大著重分析了不同領域安全在總體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要求安全治理做到從整體出發、環環相扣,強調“要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注重統籌協調各領域安全,系統發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實踐是理論的先導,總體國家安全觀在實踐發展過程中,內涵不斷豐富,更加注重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在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強調統籌推進新安全格局和新發展格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凸顯出系統、協調的整體性思維。
(三)整體謀劃推進,注重實踐有效性
2020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明確了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實踐要求,即“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堅持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堅持把防范和化解國家安全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堅持推進國際共同安全,堅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持加強國家安全干部隊伍建設?!睆念I導力量、道路選擇、價值取向、思維方法、重點任務、組織保障等維度,為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國家安全工作體系指明了方向。
西藏是我國重要的邊疆民族地區,是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生態安全屏障,是抵御美國等西方國家反華勢力遏制分化中國的前沿陣地,是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重點地區,在黨和國家戰略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維護涉藏領域國家安全事關高水平平安中國建設,事關有效構建新安全格局,事關西藏長治久安與高質量發展??傮w國家安全觀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運用總體戰略思維和寬廣世界眼光把握國家安全,將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各方面、各領域、各環節,注重安全工作與其他各項工作的相互聯系,著眼于更好地解決國家安全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新征程上,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對于西藏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切實增強維護涉藏領域國家安全的前瞻性、預見性,提升維護安全的能力與水平,更好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西藏篇章提供安全穩定的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現實挑戰:內外壓力疊加、體制機制待全
“在民族國家為主體的世界格局中,邊疆地區始終是國家主權安全的戰略要地?!蔽鞑氐靥幥嗖馗咴沟?,是我國重要的邊疆民族地區。相比于東北、西北邊疆及南部海疆,西藏面臨著多種邊疆問題交織的復雜局面,承受著經濟發展、民族宗教、社會穩定、生態保護、邊境建設、軍事安全等多重壓力。塑造涉藏領域安全穩定態勢是確保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黨領導西藏工作70多年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引領下,西藏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向好,各項事業取得了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與全國人民一道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边@為更好維護涉藏領域國家安全,護航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堅實物質支撐、強大精神力量、牢固群眾基礎。同時也要看到,筑牢維護涉藏領域國家安全的鋼鐵長城,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行穩致遠,還面臨一定挑戰。
(一)外部風險挑戰持續復雜
縱觀歷史,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各種風險挑戰都會接踵而至,尤其是一些“老牌”大國會想方設法遏制該國發展,“修昔底德陷阱”被西方某些政客神化為“歷史規律”。隨著中國日益走僅世界舞臺的中央,美西方不斷加大對我國全方位打壓的力度。利用邊疆民族事務干涉別國內政是敵對勢力的慣用手法?!拔鞑貑栴}”是美西方遏制、分化、西化我國的重要政治工具,分裂主義勢力則積極迎合美西方“以藏制華”的戰略,在國際社會利用涉藏問題攻擊抹黑中國,向境內涉藏地區發起內滲攻勢,妄圖挑起事端,破壞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從而達到配合美西方反華勢力牽制、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近年涉藏反華勢力妄圖謀求所謂的“西藏問題”長期化復雜化國際化,加大炒作利用涉藏議題的力度,干涉我國內政,對相關事務進行長臂管轄,對中國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二)高質量發展面臨現實困難
西藏地處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高寒缺氧、地形復雜,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高、難度大。和平解放前,西藏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工業,農牧業發展也較為落后。黨領導西藏工作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中央對西藏的扶持力度持續加大,確立起日益完善的援藏工作體制機制,推動西藏經濟從封閉走向開放,從供給型經濟走向經營性經濟。但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雖經多年努力,西藏各方面發展成效顯著,但人均生產總值和城鄉收入與內地相比差距依然較大,推進高質量發展面臨一些現實問題,如資本、知識、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相對不足,既有生產要素流通效率不高。這些問題如不及時有效處理,可能影響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給敵對勢力可乘之機,給國家安全埋下隱患。
(三)生態安全隱憂依然存在
西藏地處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寒冷干旱,冰川凍土廣布,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亞洲多條重要河流的發源地。雖然自2000年以來,青藏高原生態系統質量和功能有所提升,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面積在減小、程度在降低,生態保護與恢復政策和措施取得明顯成效,但青藏高原的生態安全仍面臨生態系統脆弱、野生動物棲息地破碎化加劇、外來物種入侵風險明顯增加、氣候持續“暖濕化”的不利影響開始顯現等挑戰。
(四)守邊護邊直面復合壓力
西藏邊防在我國邊防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西藏擁有近4000公里邊防線,其中一半尚未正式劃定,是我國邊防管控任務最繁重的地區。由于我國與印度存在領土爭議,邊境相關地區蠶食與反蠶食的斗爭異常尖銳。同時西藏邊境線大多地勢險峻、地形復雜,安全風險管控難度較大。雖然近年我國不斷加強西藏邊境地區建設,公共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高,廣大邊民安居樂業,邊境地區安全有了一定人口支撐,但由于自然環境的制約、地緣政治的影響,以及地形氣候等條件的限制,邊境地區人口聚集的內生動力尚未形成,守邊護邊的任務依然艱巨。
(五)全方位、動態化工作體系尚在健全
安全是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各個領域中出現的不穩定因素,都有可能引發全局性的連鎖反應,從而導致整體局勢由穩定向不穩定的急速變化。這就需要構建起多領域協調聯動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并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實現體制機制的完善和優化,從而在推動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更加有效地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進入新時代以來,西藏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向好,“但穩中有風險、穩中有隱患,一些影響西藏長治久安的深層次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當前,西藏社會穩定正處于由靜態穩定向動態穩定轉化的關鍵期,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治理主體,在分工協作基礎上共同承擔安全工作的體系正在健全過程中。
以總體國家安全觀審視上述挑戰,可以將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面臨的現實挑戰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敵對勢力造謠抹黑涉藏議題、傳播錯誤涉藏認知、策劃實施分裂破壞活動是涉藏領域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能夠有效解決涉藏安全工作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二是涉藏領域的安全不僅僅局限于區域范圍內,更是關系到國家安全穩定重要問題,“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其安全需要置于國家安全的總體框架下加以審視。三是涉藏安全涉及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生態安全、國土安全等多個領域,影響涉藏領域國家安全的各種要素也會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單一領域的風險隱患也會傳導升級成為多領域風險綜合體,這決定了需要運用系統思維、完善體制機制、發揮工作合力、匯聚群眾偉力處置涉藏領域的國家安全問題。
三、基本任務:重點捍衛四大領域安全
如上所述,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面對的挑戰來自多方面,提升保駕護航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的針對性、有效性、前瞻性,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找準主戰場主陣地。
(一)保障各族人民安全
“所謂人民安全,就是一個國家的所有人民在生存、繁衍和發展等方面的根本利益及基本權利不受侵害和威脅的狀態?!本S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保障各族人民安全是維護涉藏領域國家安全的首要任務。
一方面,排除外部因素威脅,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以來,在黨的領導下,西藏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社會總體保持安全穩定,但敵對勢力無視西藏發展進步的歷史性成就,除造謠抹黑,發動輿論攻勢以外,還想方設法在境內挑起事端,如2008年的“3·14”事件,及其隨后發生的多起“自焚事件”,給各族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維護各族群眾的根本利益,需要準確把握反分裂斗爭的新形勢,嚴密防范、堅決打擊各類分裂破壞活動,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藏傳佛教中國化的體制機制,始終將各族群眾作為維護涉藏領域國家安全的基礎性力量,筑牢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銅墻鐵壁。
另一方面,創新社會治理,為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經過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建立自治區、走社會主義道路,西藏在傳統與現代的激烈碰撞中走上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邁向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的新征程。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涉藏地區的面貌日新月異,但是各類問題也不斷涌現,“各種社會矛盾和動蕩的發生是集中的、急速的、大幅度的”,一旦處理不善,便有可能造成社會動蕩,危害各族群眾安全。因此需要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及時化解群眾日常生產生活領域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妥善化解矛盾,在不斷推進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打牢西藏長治久安的基礎。
(二)維護涉藏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最高的國家安全,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生命線?!本S護政治安全,意味著要確保國家主權、政權、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識形態等方面免受威脅、侵犯、顛覆和破壞,最根本的是要維護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所涵蓋的眾多領域中,政治安全是根本、是核心,決定并影響著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等其他領域安全,各領域安全最終要在維護政治安全上得到體現。
當前,我國邊疆地區政治安全面臨來自內外兩個方面的影響。外部安全影響因素主要體現為“以地緣政治安全為核心的高級政治安全問題”,“內部安全影響因素則主要體現為基層政權問題”。對于西藏而言,近年敵對勢力在涉藏敘事上顛倒黑白,圍繞西藏脫貧攻堅、生態保護、民族宗教等諸多議題大肆造謠抹黑,炒作所謂“高度自治”“大藏區”等概念。同時不斷變換手法向境內滲透,妄想挑撥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消解群眾的“五個認同”,否定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基本政治制度,否定民主改革、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成果,破壞黨在西藏執政的社會基礎,威脅涉藏領域政治安全。
“十個必須”的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將“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置于首位,“看著北斗星走不迷路,跟著共產黨走會幸福?!秉h的領導是西藏安定團結、繁榮發展,及各族人民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政治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西藏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符合西藏的實際,符合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了西藏各族人民依法行使當家作主權利,在維護祖國統一、領土完整,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叭齻€堅持”是對我國政黨制度、政治制度的高度概括,是維護涉藏領域政治安全的根本原則。新征程上維護涉藏領域政治安全,必須堅決捍衛“三個堅持”。
(三)堅決維護國土安全
“國土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只有國土不被威脅、不被侵犯、不被分裂,國家才能在安全和穩定的環境中謀發展?!被趪涟踩趪野踩w系中的基礎性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決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彰顯了維護國土安全的堅強決心。
西藏是維護我國國土安全的重要陣地之一。近年,分裂主義勢力大肆炒作“西藏主權未定論”“中間道路”等錯誤主張,蠱惑人心,為分裂破壞活動造勢,妄圖尋求國際支持,解決所謂“西藏問題”。當前,我國與印度在西藏自治區存在領土爭端,美國積極實施“印太戰略”,支持印度在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發揮領導作用,拉攏印度與中國對抗,已多次挑起事端,損害我主權、安全及核心利益。鑒于此,一方面,要時刻關注敵對勢力在涉藏議題方面的消極動向,針對花樣翻新的說辭與滲透手段,及時予以駁斥和反制,多學科研究重要涉藏議題,明晰背后的道理、學理、哲理,增強宣傳輿論工作的科學性,進而牢牢掌握涉藏輿論斗爭的主動權。另一方面,堅持屯兵與安民并舉、固邊與興邊并重,需要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發展邊境特色優勢產業、提升邊境群眾生活水平、推動邊境治理水平現代化,同時大力弘揚愛國守邊精神,提升各族群眾守邊護邊興邊的積極性、主動性,構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實防線。
(四)切實捍衛生態安全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心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保障生態安全不僅是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也日益成為有效應對全球環境挑戰的普遍共識。
西藏地處青藏高原腹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分布面積最大、自然地理環境最復雜的高原。森林、草地、荒漠、濕地、冰川在青藏高原均有分布,獨特的地形地貌和復雜多樣的生態系統不僅造就了雄偉壯觀的高原風光,也使得青藏高原在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氣候調節、固碳增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對于維護我國乃至世界生態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對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十分敏感,一旦遭到破壞,修復難度大,甚至還會產生復雜的連鎖反應。近年隨著國際社會對生態議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敵對勢力妄圖抓住契機,造謠抹黑西藏生態環境保護的歷史性成就,以此拉抬涉藏議題聲勢,傳播錯誤認知,迷惑群眾,醞釀不穩定因素,比如說,美國在所謂“西藏政策及支持法”中就抹黑攻擊我在西藏的基礎設施建設破壞青藏高原環境。可見,西藏生態保護不僅僅是一個環境議題,同時也是敵對勢力關注的重要政治議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美麗西藏建設取得突出成就。為進一步鞏固這一良好局面,一方面要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工作,堅守生態安全底線,加強青藏高原生態研究與科考,實施好各項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推動綠色產業發展,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另一方面講好建設美麗西藏的生動故事,用客觀事實、詳實數據說話,積極展示西藏生態文明保護的顯著成效,抵制境外敵對勢力的造謠抹黑,同時也要加強對各族群眾的科普教育和宣傳工作,不斷增強各族群眾抵御錯誤言論的“免疫力”。
四、主要路徑:全面提升護航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的能力水平
新征程上,為不斷提升保駕護航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的能力水平,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
始終將保證安全作為涉藏工作的“頭等大事”,樹立大安全理念,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牢牢扭住“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著眼點著力點,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統籌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等工作,聚焦重點領域安全,未雨綢繆防范各類風險隱患,嚴防非安全性風險發酵為安全性風險,防止不同領域風險交叉匯聚,并向政治安全領域蔓延。
(二)打牢安全穩定的物質基礎
發展與安全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國家安全不僅僅意味著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更需要關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各族群眾的實際利益,才能確保持續安全穩定。因此要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將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貫穿于促進西藏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以高質量發展奠定西藏安全穩定的堅實基礎。在具體推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所有發展都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都賦予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都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都有利于提升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p>
(三)夯實團結進步的思想基礎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對各族群眾的國家安全教育,進一步向各族群眾講清楚“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的道理,引導各族人民繼承發揚愛國主義傳統,使各族人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自覺構筑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思想防線。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各族群眾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反分裂斗爭教育、新舊西藏對比教育、馬克思主義“五觀”“兩論”教育,教育引導西藏各族群眾始終以中華文化為情感依托、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使“西藏文明是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思想觀念深入各族群眾心中。
(四)健全高效聯動的工作體系
建立健全維護涉藏領域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堅持整體性、系統性思維,加強各領域協作聯動,構建動態平衡的安全環境。強化維護涉藏領域安全隊伍建設,建強基層戰斗堡壘,保持高度警惕,針對各種形式的滲透顛覆和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要迅速反應、堅決打擊。加強涉藏領域安全工作的國際合作,牢牢掌握涉藏國際斗爭的主動權,堅決挫敗敵對勢力危害涉藏領域國家安全的圖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來源:《西藏發展論壇》2025年第4期,作者楊力源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副研究員)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京(2022)0000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