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8月20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率中央代表團出席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顒印F陂g,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并發表重要講話,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深邃思考,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西藏藍圖,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連日來,藏研中心專家學者、干部職工持續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熱潮,撰寫理論文章暢談心得體會,現將部分文章陸續予以刊發。
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見證滄桑巨變,奔騰的雅魯藏布江激蕩時代強音。西藏,這片約占中國國土面積八分之一的雪域高原,在歷史長河中始終承載著獨特的文明基因與發展脈絡。自1951年和平解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正沿著一條符合自身特點、順應時代要求、凝聚人民期盼的特有發展道路闊步前行,成為人類文明多樣性發展的生動范例。2025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率中央代表團親臨拉薩,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在聽取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時,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征程西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深刻闡釋了西藏特有的發展道路的豐富內涵與實踐要求。
一、立足資源稟賦優勢,走特色產業驅動的內生發展之路
西藏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資源稟賦,這決定了其經濟發展不能簡單照搬內地模式,必須探索一條具有高原特色、符合西藏實際的產業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西藏“走出一條符合西藏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西藏特有的發展道路,體現在經濟上就是一條立足資源稟賦、培育內生動力、特色鮮明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這條道路要求,要優化一產、壯大二產、提升三產,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要做優做強高原特色農牧業,大力發展青稞、牦牛、藏羊等優勢產業,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要有序開發清潔能源資源,穩步推進水電、光伏、風電等建設,為國家能源安全作出貢獻,并探索“新能源+”發展模式。要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深入挖掘和有效保護西藏優秀傳統文化遺產,提升布達拉宮、大昭寺等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例如,在特色農牧產業發展上,2021年到現在,西藏推廣“藏青3000”“喜馬拉23號”等青稞品種,畝產量達到了300至400公斤。截至2024年底,西藏一產總產值達361.9億元,比1965年增長156倍,其中糧食、青稞產量均創歷史新高,糧食總產量從1965年的29.1萬噸增長到112.9萬噸,青稞產量達到88.8萬噸。通過特色產業的培育和壯大,不斷增強西藏經濟的自我發展能力,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二、秉承人民至上宗旨,走成果共享共惠的民生發展之路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深切關懷西藏各族人民,要求“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都要賦予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都要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藏特有的發展道路,歸根結底是一條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共同富裕的共享發展之路。
這條道路要求,必須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教育事業上,西藏實現了跨越發展。在全國率先實施15年公費教育,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86%,控輟保學實現動態清零。截至2024年,全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618所,在校生96.99萬人,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中女性在校生占比均超過50%。教育成果正轉化為西藏高質量發展的深層動力。在健康西藏建設上,醫療衛生服務顯著改善。截至2024年,醫療衛生機構增至7231家(含村衛生室5222家),孕產婦死亡率降至34.94/10萬,嬰兒死亡率降至4.32‰。全區建立三級婦幼保健網絡,農牧民健康體檢實現全覆蓋,人均預期壽命從和平解放初期的35.5歲提高到現在的72.5歲。
三、堅守生態安全底線,走綠色可持續的永續發展之路
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其生態環境的獨特性和脆弱性決定了其發展必須將生態保護置于壓倒性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西藏特有的發展道路,首要一條就是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這條道路要求,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高標準推進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加強雪山、冰川、江河流域、湖泊、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守護好地球第三極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一方面,西藏在生態保護上進行制度創新。構建起美麗西藏“1+8”制度體系,統籌推進美麗經濟、美麗城市、美麗河湖等建設。全區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占比達96%,居全國第一。另一方面,從法治建設角度奮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創建。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快立法步伐、強化立法力度,推動生態環境領域法治建設,西藏自治區積極響應號召,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出臺后全國范圍內首部省級層面的實施辦法,是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的重要法治舉措。
四、錨定民族團結生命線,走共同體意識凝聚的和諧發展之路
西藏是各民族共同開發的寶地,民族團結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西藏民族團結工作,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西藏特有的發展道路,必然是一條不斷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和諧發展之路。2020年,西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法治化軌道,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這條道路要求,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講好西藏自古以來就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故事,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要創造更加完善的體制機制和環境條件,促進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使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西藏特有的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道路在西藏的成功實踐,是黨的治藏方略結出的豐碩成果,凝聚著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和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的團結奮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西藏各族人民必將繼續沿著這條契合西藏區情、順應人民意愿的特有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為人類文明多樣性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劉星雨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京(2022)0000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