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那曲市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區域)監測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幕上交替呈現著無人區不同角落的生動畫面:藏羚羊群在冰川腳下悠閑覓食;藏野驢在草原上緩步前行;雪豹的身影在某處巖壁間一閃而過。每一幅畫面都配有精準的物種識別數據和地理坐標,將生態狀況轉化為清晰可讀的數字信息。
這就是正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系統,它正在改變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傳統模式。借助智能科技手段,藏北高原正逐漸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生態監測網絡。

那曲市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區域)監測中心。(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2021年10月,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是全國首批設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高寒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公園。其中,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區域)面積達4.87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家公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是高寒生態系統的核心區,也是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等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過去,保護工作主要依靠人力巡護,工作人員需要長途跋涉跟蹤野生動物遷徙,耗時耗力且采集到的數據有限?!薄疤炜盏亍币惑w化監測系統項目經理虞文浩介紹說,如今,系統通過“天基衛星監測+空基無人機航拍+地面定點觀測”模式,大幅提升巡護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目前,藏北地區已建成涵蓋色林錯、羌塘的14個“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點,配置高通量衛星通信系統。其中,海拔最高的監測點位于長江源頭——姜根迪如冰川附近。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區域)重點區域還架設了60臺紅外線相機,這些監測點可實時傳輸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動物的活動數據,以及冰川、濕地等自然資源的動態變化。

生活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區域)的藏羚羊(2025年2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儲國強攝
科技手段的應用,也為當地牧民參與生態保護提供了新路徑。49歲的牧民南扎家距姜根迪如冰川不到3公里,被稱為“長江源第一戶”。作為國家公園內的生態管護員,他和隊員們每月巡邏5到6次,行程40多公里,清理河道垃圾、救助受困野生動物等。

這是2024年2月2日拍攝的格拉丹東峰腳下的姜根迪如冰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現在有了監測設備,我們巡邏時也會查看運行情況,幫助上報、維護?!蹦显f,生態管護員們也借助觀測站點數據,提前掌握天氣變化,確保巡護安全。
目前,西藏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總面積達41.22萬平方公里,現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46種,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9種,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來源:新華社,記者:黃耀漫)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京(2022)0000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