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帶一路”上的佛教文化——2025年首屆中斯文化學術研討會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成功舉辦。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干事李德成出席會議并致辭,副總干事扎洛主持研討會。

李德成首先代表舉辦方對遠道而來的斯里蘭卡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佛教作為連接中國與斯里蘭卡的重要文化紐帶,自古以來就在兩國人民之間架起了理解與友誼的橋梁。2024年,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派團出訪斯里蘭卡圣法佛學院時,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啟了新時代中國藏學機構與斯里蘭卡學術機構合作新篇章。舉辦這次研討會是備忘錄達成的重要共識,是加強中國與斯里蘭卡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是進一步鞏固雙方學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舉措。他指出,研討會以“一帶一路”為背景,聚焦佛教文化的傳播路徑、歷史影響與當代價值,旨在通過學術研討深化中斯兩國在佛教文化研究領域的合作,推動亞洲佛教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進一步挖掘佛教文化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積極作用,打造“一帶一路”人文合作的新典范。
斯里蘭卡圣法佛學院院長維瑪拉薩拉致辭指出,斯里蘭卡與中國的友好傳統特別是在佛教與文化交流領域的深厚情誼值得珍視,斯里蘭卡與中國之間的友誼建立在相互尊重、共同價值觀和促進智慧與理解這一共同目標之上。他熱切期待通過推動雙方學術交流,讓兩國共同受益。他表示,歡迎對藏學、佛教學及相關領域感興趣的中國學者到斯里蘭卡訪問,持續推動學術合作、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他還用佛教益世嘉言“眾生皆幸??鞓贰北磉_了對中斯人民的美好祝福,用真情實感表達了對未來學術交流與合作的美好愿望。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高穎、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高級講師G. A.索瑪拉特納分別以“藏傳佛教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窗口作用——以河西走廊為例”“架起文化橋梁構建和諧共生:一帶一路時代下中國與斯里蘭卡共有的佛教遺產”為題作主旨發言。
高穎表示,藏傳佛教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智慧、勤勞和善良的民族品格。藏傳佛教在絲綢之路上留存的許多遺跡,記載了藏傳佛教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歷史,成為中華文化的展示窗口。河西走廊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共同居住、共同發展的地域,藏傳佛教在河西走廊的發展傳播,形成了超越各民族文化又包容各民族文化、充分體現中華民族共同體精神的河西藏傳佛教文化,也留下了豐富的物質遺產和多種多樣的非物質遺產。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河西走廊作為中華民族和諧繁榮的記載者、中華文明多元融合的見證者,是中華民族和合一家的典型代表,在“一帶一路”的建設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窗口作用。
G. A.索瑪拉特納的發言探討了分別由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保存的重要早期佛教經典——巴利經藏與漢譯阿含經。這些經典保存了諸如“四圣諦”“緣起法”“八正道”等核心教義,歷時兩千余年而不衰,并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增進中國、斯里蘭卡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學術文化交流。他指出,歷史上,這些經典曾沿著絲綢之路與海上航線,由佛教僧侶與學者傳至各地,以不同語言和文化形態扎根生長。如今,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通過開展學術合作、文化交流與遺產保護,將中國、斯里蘭卡與東南亞國家緊密相連,從而為和平建設、可持續發展與全球和諧貢獻了力量。


主旨發言后,來自中國和斯里蘭卡的17位專家學者圍繞“一帶一路”上的佛教文化主題進行演講,從歷史、遺跡、文化、藝術等多個維度,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討佛教文化在新時代的使命與擔當,總結中斯文明互鑒的歷史經驗,推動中斯佛教文化研究邁向新的高度,為中斯友好關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京(2022)0000027

